10月26日,學校合作超過18年的“老友記”——中榮印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0月26日,中榮印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股票簡稱:中榮股份,股票代碼:301223。中榮股份成功登陸A股市場,成為中山市第24家、火炬開發區第8家A股上市企業。市委副書記、火炬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陳文鋒,市委常委、副市長葉紅光在中山參加儀式。學校黨委書記鄒鑫、校長陳力捷受邀出席相關活動。
中榮股份于1990年在中山火炬開發區成立,是一家以快速消費品、消費電子市場為主要領域,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紙制印刷包裝解決方案供應商,是印刷包裝行業少數獲評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企業之一,并擁有中山、天津、昆山、沈陽四大供應基地。
18年前,火炬職院在建校之初就與中榮開展校企合作。從2004年的人才培養普通班,到2010年的中榮訂單班,再到2015年的中榮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學校與中榮集團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越來越深入,雙方的利益關系也越來越緊密。一個是中國高職教育的“雙高”建設院校,一個是全國包裝印刷行業的標桿龍頭企業,在登上各自所在領域的高原之后,正雙雙攜手繼續向高峰進發。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火大和中榮不得不說的故事——
“人才培養是校企雙方的責任”
學校的創立與包裝印刷產業密切相關。沒有火炬開發區的“中國包裝產業基地”和以中榮集團為龍頭的一大批包裝印刷企業,就沒有中山火炬職院。正如學校黨委書記鄒鑫在中榮集團走訪調研時所說,“學校在創辦之初,就得到了中榮集團的大力支持,雙方合作的起點高、層次深、效果好。”在學校向國家骨干、國家優質、國家“雙高計劃”建設院校邁進的每一個關鍵節點,中榮集團作為合作企業的代表,都鼎力相助。
從2004年開始,學校就與中榮集團共同開發課程,將企業的崗位核心能力要求寫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核心課程,同時與中榮集團聯合開發行業培訓標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共開發課程標準8個、活頁式教材5本、崗位認證標準8個、培訓標準2個,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廣東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中榮集團也成為廣東省第一批建設培育的“產教融合型”企業。
對于中榮集團來說,校企深度合作更為直接的成果是培育并留下了一批支撐企業發展的人才。目前,中榮集團(中山)的員工近2000人,其中大專及以上的學歷層次占1/3左右,火炬職院畢業生(不包括在培在訓的現代學徒制學生)共81名,另外還有處于培訓階段的20多人,共計100多人。其中,學校畢業生成長為集團總監級的1名、經理級6名、研發和印前工程師32名,在集團中高層崗位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中榮集團董事長黃煥然曾動情地說,“火炬職院的畢業生分布在集團舉足輕重的崗位,在集團的人力資源結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中榮訂單班’到‘中榮產業學院’的轉變,開拓了校企合作育人用人的新思路,是一件有意義、很現實的事,也是優化中榮人才結構的好方式。”他希望,通過校企共建一個150—300人規模的產業學院,火炬職院畢業生留在中榮的數量越來越多,最好把每年增加50到100人甚至200人的結果作為考核集團人力資源部門業績的重要指標。“人才培養是校企雙方的責任,”黃煥然說,“能留下多少畢業生,這是企業的問題。當然,我們也不是要求100%的人才都留下來,為行業培養更多的人才也是我們校企雙方的職責和義務所在。”
“校企合作培養更多‘工程師’層次人才”
中榮集團擁有全球最頂尖的設備(有些設備甚至是全亞洲的唯一),聘請了一批世界500強的頂級高管作為導師,用系統化的思維對智能化升級、人力資源優化、產品營銷進行了系統化的設計和推進。隨著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中榮對技術人才的培養既有需求、更有要求,黃煥然董事長就曾提出集團未來需要專業基礎更好、綜合素質更高的專業技術人才,尤其需要大量懂生產、懂技術、懂研發的工程師,這不僅是中榮的需求,更是包裝產業未來發展的需求。
當前,火炬職院大力推動產業學院的建設,從“對接產業”和“升級平臺”著力、發力,抓緊抓實建設以政校模式共建的南頭產業學院,以學會(協會)共建模式的現代光電產業學院,以行業龍頭企業共建模式的中榮包裝印刷產業學院、現代電機產業學院,以園區共建模式的華南健康產業學院等五種新型產業學院,正可以幫助很多像中榮這樣轉型升級、推動企業智能化生產的企業,不僅解決人才數量的問題,還從更高層次考慮人才的素質提高和技能升級問題。
中榮包裝印刷產業學院正是立足包裝產業的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從包裝印刷技術、市場營銷技巧、智能設備操控維修等方面進行綜合培訓,并將培訓內容和項目升級為教材和課程,讓更多的學生和同行企業受益。
另外,校企雙方還積極探索聯合打造機長班,實現40%人群進入機臺的目標,遴選一批高潛力學生往管培生方向培養,同時期望進入更深層次的合作,將“3+2”模式培養、印前工作室建設、銷售人才培養納入今后的產業學院建設。
“學校作為‘雙高’建設院校,已有資格和能力招收本科學生,完全有能力實現中榮集團對“工程師”層次人才的需求目標。”學校黨委書記鄒鑫對中榮產業學院充滿信心和期待,“希望雙方放飛合作初心,共擔育人使命,以共建‘中榮產業學院’為契機,同時對接學校財經商貿、裝備智造、光電信息等學院的優勢專業資源,開展更為全面深入的合作,讓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崗課賽證’融通的培養模式等各方面合作落地見效、開花結果。”
鍛造獨具特色的中山中榮工匠
在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第七屆全國印刷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學校“中榮現代學徒制班”的在培學生李彤、龍美妮兩位同學分別獲得數字印刷員學生組一、二等獎,其中李彤更是以決賽第3名的優異成績獲得“全國印刷行業技術能手”稱號。集團聞訊后,當即為她增加700元的月度津貼。這樣,李彤還未畢業就能每月在集團拿到3500元的津貼了。
【獲獎選手合影(左)龍美妮(右)李彤】
“共同培訓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學校已與中榮合作了很多年。”包裝學院副院長陳海生教授深情地回憶,“當年,學校沒有訓練設備,中榮集團就在完成白天的生產任務后,夜間免費提供設備供師生訓練。”
“第六屆印刷大賽的時候,火炬職院的學生到天津參加全國大賽,我們也聯系了天津的分公司免費提供訓練場地和設備供選手訓練。”中榮人力資源總監黃仲賢介紹,“培養行業優秀的高素質技術人才是我們的共同使命,隨著‘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深入推進,‘共訓共育’得到真正落實,備賽的條件更加優越,選手的成績也更加突出。”
2021年4月12-13日,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強調,要深化“三教”改革,“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工作崗位、課程體系、技能大賽、職業資格證書相融通的關鍵和基礎是“課程體系”的開發。學校與中榮的校企合作,正是開展“崗課賽證”融通培養模式的一個縮影,而現代學徒制試點班正是這種培養模式實踐和探索的平臺。
近年來,火炬職院以國家“雙高計劃”專業群建設、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等項目建設為突破口,立足中山火炬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中國印刷包裝生產基地,聯合中國包裝聯合會等行業協會,攜手中榮集團通過共建產業學院和創新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積極探索與實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共同鍛造獨具特色的中山中榮工匠。自2015年聯合舉辦現代學徒制試點班以來,學校包裝學院與中榮集團摸索出了一套推行現代學徒的行之有效的機制,即“四共招考”和“三崗育人”。
“四共”:雙方根據市場發展趨勢,用工需求和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定招考方案;共同進行招生宣傳,建立生源基地,以中榮為媒介,中高職銜接,建立了中山、肇慶、茂名、高州等生源基地;開發測試項目,選拔優質學生進入學徒培養項目,共同進行考試面試;共同簽訂培養協議,按照權、責、利合理劃分,設計學徒聯合培養協議,由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進行協商簽訂。
“三崗”:校企協同實施備崗、輪崗、定崗“1+1+1”三個一年的“三崗育人”模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技術技能遞增式發展:
第1年:學徒在校進行“備崗”學習,主要以學校課室、實訓室為主要實施空間,完成文化科目、專業基礎及技能、通用能力訓練、入職培訓、企業認知實習等教學內容,完成崗前通用能力、專業基礎課學習和培訓。
第2年:學徒在企業進行“輪崗”學習,要在研發中心打樣、質量檢測、印刷車間生產至少三種崗位上輪育輪訓,避免單調的技工培訓,訓練初級崗位專業技術和能力,從而系統地完成崗位專業技術技能和工藝流程的訓練和學習。
第3年:學徒在企業進行“定崗”學習,育訓結合,完成專業核心課的學習訓練,開展崗位認證考核評估,學徒最終實現頂崗工作和畢業即就業。
實施這種“雙主體育人”的骨干力量是“雙導師”隊伍。據包裝學院副院長陳海生介紹,學校與中榮通過組織企業導師培訓、舉行教學能力競賽、建立大賽訓練基地和企業工作站等方式,培養了一支過硬的“雙導師”隊伍。現有企業導師22人,其中主管和高級工程師以上14人。校企雙師合作,榮獲廣東省高職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廣東省教學創新團隊1個,南粵優秀教師1人,廣東省專業領軍人才1人。
“我來自火炬職院”
“大家好,我叫林海濤,是火炬職院印刷051班的學生,現在是集團粘合部經理……”
“各位領導、老師,我是火炬職院印刷媒體技術182班班長鄧黃超,今年剛畢業,現在在大客戶解決方案部工作……”
“我是來自火炬職院印刷171班的陳淑慧,2020年4月到中榮集團實習,一年半來,我已從助理成長為一名能獨立面對客戶的質量工程師,能獨當一面處理客戶給予的任何挑戰……”
“我是火炬職院印刷162班的吳麗婷,當年從普通高中考入火炬職院,當初對印刷行業不了解,以為印刷行業就是印報紙那種工作,現在我認識到我所在的崗位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崗位,我會在這個行業一直努力下去的……”
【鄒鑫書記到中榮集團調研與留在集團工作的學校畢業生座談】
這是去年10月,火炬職院黨委書記鄒鑫到中榮集團調研與留在集團工作的學校畢業生座談的情景。當時,同學們現場提到頻率最高的是“感謝”“感恩”“成長”“努力”等滿滿正能量的詞匯。
而在中榮集團,有一位被師弟師妹稱為“男神”師兄的畢業生,見證和經歷了火炬職院與中榮集團的合作歷程——他正是火炬職院的第一屆畢業生,也是火炬職院的一位“明星”校友陳錦彬。
【陳錦彬參加北京大學EMBA班開學典禮】
2004年,火炬職院與中榮集團開啟合作。那一年,陳錦彬入讀火炬職院原包裝印刷系,是第一批到中榮參加實習實訓的同學;2007年畢業,他在中榮從印刷機臺基層學徒做起,由于表現出色得到領導認可而被選調進入技術部門,逐漸成為重點培養對象,從研發中心的工程師助理,到技術主管、研發經理,再到如今的快消業務總經理,成為集團高管,并獲得中榮集團40周年慶典“十大感動人物”稱號。
【陳錦彬(右五)獲得中榮集團“十大感動人物”榮譽稱號】
另外,他還在畢業三年后完成了中南大學的專升本課程并順利畢業,并于2020年成為北京大學EMBA的學生;今年8月,他又順利評上高級工程師。從印刷學徒到集團高管,從“火大”到“北大”,從高職畢業生到高級工程師,陳錦彬一路“逆襲”的故事激勵著火炬職院一屆又一屆的師弟師妹。
直到現在,他一直強調“我來自火炬職院”的個人標簽,依然十分感恩學校與中榮對他的培養。“我是‘火大’與中榮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的第一批印刷學徒,算是現代學徒制的‘雛形’吧!”他回憶,“我的成長正是得益于學校與中榮的深度融合,讓我能夠更早、更深入地了解和學習包裝企業生產一線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在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指導下參加很多包裝新技術的研發,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和專業技能。”
早在建校之初,包裝學院就充分發揮院園融合的獨特優勢,與中榮印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在訂單人才培養、學徒制試點合作、雙師團隊建設、員工培訓、員工學歷提升、課程建設、教材開發、標準開發、平臺基地建設、科研合作等領域深入合作,逐步形成“同頻共振、共創共贏”的校企合作命運共同體,共同探索基于工作室訂單培養、學徒制在崗培養的育人路徑,逐步形成了“雙主體、三遞進、四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深度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在更好的學習環境、更真的生產場景、更優的技術資源下培養更優質的人才。目前,我們有80多名火大畢業生在中榮工作,其中大半已經成為公司中堅骨干技術技能人才。這種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火大和中榮一直在實踐并不斷優化,我相信會越來越好。”
從“班”到“院”謀升級
18年不忘初心 一路相伴一路歌
這就是火大和中榮不得不說的故事
不僅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中山火炬模式”案例
更是火炬職院以“對接+合作+融合+創新”的模式
將“院園融合”辦學特色不斷延伸和擴展
對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
校企共生共榮的探索和實踐
火炬職院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搶抓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繼續奮力譜寫更多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火大故事”!
撰稿:鐘嘉妍
二審:陳小明
三審:李 衡
撰稿單位:宣傳統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