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正處在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機遇期和改革攻堅、爬坡過坎關鍵期,在這個“雙期疊加”新階段,新《職業教育法》出臺,恰逢其時、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新《職業教育法》修訂的時代意義
立法的重要作用是統籌、表達、平衡、調整社會利益。此次《職業教育法》全面修訂,不但關照了各方利益訴求,解決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體現了職教戰線廣大師生、院校和社會各界的意愿與關切,還充分反映了職業教育特色需要和現實需求,這必將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塑造社會共識,為發展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夯實法治基礎。
第一,新《職業教育法》是加快建設技能型社會的根本之法。
去年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技能型社會的理念和戰略,明確要高舉“技能型社會”這面旗幟,加快構建面向全體人民、貫穿全生命周期、服務全產業鏈的職業教育體系,加快建設國家重視技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的技能型社會。
新《職業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建設技能型社會”愿景,并從三個方面規定了建設路徑:一是讓職業教育貫通人的全生命周期發展,明確在中小學中開展職業啟蒙、認知、體驗等教育;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全面提高產業工人素質;推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促進學習成果融通、互認;組織各類轉崗、再就業、失業人員以及特殊人群等接受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扶持殘疾人職業教育的發展。二是讓職業教育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的生態,以“產教融合”一詞取代了老法中的“產教結合”,明確要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鼓勵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允許企業設置專職或者兼職實施職業教育的崗位,將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的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鼓勵行業組織、企業等參與職業教育專業教材開發。三是讓職業教育得到尋常百姓家的認可,明確規定國家采取措施,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提出國家通過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為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藝的平臺,持續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
這一系列規定,重新審視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功能與作用,既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明確了目標與方向,也把建設技能型社會的理念和戰略轉化為法律規范,為技能型社會建設提供了法律基礎和法治保障。
第二,新《職業教育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進入法治化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追求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構建獨立的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與邏輯主線。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使人們能夠平等地看待職業教育、接受職業教育,從而使得職業教育能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
體系建設無疑也是這幾十年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偉大成就之一,其最大的價值在于改變了職業教育在整個“大教育”體系中的定位,形成了教育體系典型的“雙軌制”結構。新《職業教育法》從體現經濟發展的需求性、體現終身學習的開放性、體現職業教育的系統性,以法律形式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作出了規范,特別是明確規定職業學校教育分為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其中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由專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實施。
這些規范、規定,標志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進入法治化階段,也意味著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法律穩固,這必將給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首先,在認識上,有利于破除“重普輕職”的傳統觀念,以往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次等教育”的說法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適合的教育”。其次,在制度上,學生上升通道已經打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更加順暢,接受職業教育不再是“斷頭路”,形成了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直通車”;在行動上,要把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區分開來,特別是要把科學與技術、知識與技能區分開來。踐行類型教育新理念,必將有力消除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歧視與偏見,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既自成體系又相互融通,推進建設“一體兩翼”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提供法理依據。
第三,新《職業教育法》是鞏固職業教育改革成果、把成熟改革舉措上升為法律制度的戰略之舉。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就職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職業教育在固本培元、守正創新中著力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整體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實踐迫切需要將黨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法律規范、把成熟的改革舉措上升為法律制度,為職業教育的制度供給提供法治保障,推動職業教育行穩致遠。
新《職業教育法》充分融入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舉措,凝聚著我們黨發展職業教育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是推動實現職業教育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保證職業教育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確保職業教育改革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
第四,新《職業教育法》是清除體制機制障礙、凝聚職業教育發展合力的有力保證。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前進的道路上還有一些頑瘴痼疾亟須從法律層面來革新破除。
此次修法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直面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關鍵問題,不僅從制度、體制、機制上進一步破除阻礙或者不利于職業教育發展的限制性、歧視性規定,鼓勵、保障行業、企業和學校以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目標,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內優結構、外強特色,提高吸引力和貢獻力,讓職業教育從法律形式上的同等地位真正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同等地位。
落實新《職業教育法》的關鍵之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新《職業教育法》貫徹落實,需要各部門協同,需要中央與地方聯動,還需要社會各界參與。教育系統作為業務主管部門,必須要先學起來、先動起來,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改革的意識和能力,凝聚各方支持參與職業教育的合力。當前有幾項重點任務要抓緊抓實。
第一,體系立起來。
健全體系是落實新《職業教育法》的首要任務。具體來講,就是要建立健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有效貫通。重點抓好三件事。
一是完善職普協調發展政策。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中職教育辦好,把學生的成長成才通道打開,走多樣化高質量發展之路。這需要地方落實省級統籌的主體責任,科學制定區域高中階段教育結構發展規劃,加快形成中職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快健全一體化的職業學校體系。中職要實現基礎性轉向,我們將以多樣化發展為抓手,推動中職從單一就業轉向升學與就業并重,建立中職教育專業大類培養模式,筑牢學生知識和技能基礎。專科高職要提質培優,現階段重點是在做好國家“雙高計劃”中期績效評價的同時,推動省級“雙高計劃”建設,加快構建以“雙高計劃”為引領、區域內高職學校協調發展的格局。職業本科要穩步發展。一方面盤活存量,進一步加強指導,明確辦學定位、發展路徑、辦學機制、教育教學模式、質量管理、生均撥款標準等辦學要求;另一方面做優增量,支持一批優質專科高職學校獨立升格為職業本科學校,支持優質專科高職學校中產教深度融合、辦學特色鮮明、培養質量較高的專業實施職業本科教育。
三是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目前在職業教育分類考試的基礎上,已形成一套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考試評價方式,具備建立職教高考制度的制度基礎和實踐經驗。下一步要持續深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通過擴大職業本科、應用型本科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計劃,使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方面與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
第二,質量提起來。
這些年,我國職業教育的規模有了很大發展,但質量一直被人詬病,家長不愿意讓孩子選擇職業學校,與教育質量有很大關系。我們要按照新《職業教育法》相關要求,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落實好三件事。
一是實施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按照今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工作要點要求,扎實推進中高職辦學條件達標工程,確保2023年基本達標,2025年全面達標。進一步落實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的要求,加大政府主導的各級財政投入,建立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建立健全政府、行業、企業及社會力量多元投入機制,加快改善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讓職業教育更優質更公平。
二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引進、培養、使用機制,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職業學校教師雙向流動。將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納入教材,把企業的典型案例及時引入教學,把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內容及時融入教學。借助信息技術重塑教學形態,從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等方面著手,改革教學模式,打破課堂邊界,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促進合作學習、有效學習、自主泛在個性化學習等。
三是完善質量評價體系。發布與《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配套的專業簡介、教學標準、公共基礎課程標準、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和崗位實習標準。引導和支持學校全面建立常態化的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完善政府督導評估制度,開展多元內容、多方參與的現代職業教育評價方式改革,突出就業導向,把學生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就業質量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引導職業教育走有特色、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第三,產教融起來。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更是職業教育的獨特優勢。但在具體實踐中,“校熱企冷”現象長期存在。此次修法把“產教結合”改為“產教融合”,在深化校企合作、搭建產教融合的路徑、構建多元辦學格局上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主要是在“融”字上下功夫。
一是依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與發改、財政、國資、工信等部門協調溝通,就企業尤其是國企舉辦職業教育進行專門研究,落實新《職業教育法》對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政策導向、學校屬性、財政投入、收費標準、師資建設等規定。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建立產教融合政策執行落地情況的監測機制,探索發展職業教育產教服務型組織。
二是研究啟動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面向“十四五”期間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確定緊缺領域清單,聯合遴選相關企業和學校,通過完善相關制度和標準、梳理部門和地方政策清單、激勵企業參與、優化選拔機制、推動國際交流,將中國特色學徒制作為基本培養模式,構建為制造業系統儲能、賦能、提能的人才培養生態,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三是引導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研究制訂舉辦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學校的具體辦法,推動企業以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場地和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支持企業設置專職或者兼職實施職業教育的崗位,深度參與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教材開發、培養方案制訂、質量評價、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全過程。鼓勵行業組織、企業等與職業學校共同開發理實一體化課程和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等新形態教材和數字資源,并進行動態更新。
第四,機制建起來。
職業教育辦學類型多樣、舉辦主體多元、涉及群體廣泛,需要加強統籌。如何通過依法行政,形成各自定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宏觀有序、微觀合力的體制機制,是此次修法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職業教育各項改革任務的前提條件。下一步需要在三個層面著力:
一是國家層面建立健全協同機制。新《職業教育法》把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法定化,明確了國家部門、中央地方的法定職責。要按照法律要求,建立教育部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各部門分工合作、共同治理的工作機制。
二是央地之間建立健全聯動機制。一方面,地方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統籌,實實在在地關心職業教育、支持職業教育;另一方面,教育部將深化和擴大部省共建職教高地,給地方賦予更多自主權,激發地方改革活力,并及時將地方的好政策、好辦法提煉轉化為國家制度,加快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制度標準模式創新。
三是落實層面建立健全督法機制。新《職業教育法》的實施將促進我國加快建成“全面覆蓋、運轉高效、結果權威、問責有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督導體制機制,形成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督導體系,強化督導結果的剛性運用,形成包含責任追究、整改落實的監督機制,把教育督法結果與教育行政、學校管理責任等直接掛鉤,促進教育督法“問責有力”“落地見效”。
第五,環境優起來。
新《職業教育法》從構建技能型社會、營造干事創業環境、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等方面,為職業教育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下一步重點抓好三個優化。
一是優化事業發展的制度環境。《職業教育法》這次修訂有很多理念創新和制度創新。這些創新能否由理念變成現實,由制度變成實踐,關鍵要及時推進新《職業教育法》配套法規、規章的立改廢工作。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將新《職業教育法》貫徹落實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以地方法規、規章等形式固定下來,促進職業教育法治服務保障與其他配套制度相互配合、銜接和支持,形成全套的制度保障體系。
二是優化成長成才的社會環境。要抓住中央推進技能型社會教育體系的重大契機,破除教育體制內外不利于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歧視性、限制性因素。強化技能導向的人才使用制度,拓寬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完善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道德養成的技術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機制,引導全社會形成科學的職業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吸引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少年主動學習技能,主動選擇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發展道路。
三是優化立德樹人的校園環境。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職業學校做好文化育人頂層設計,凝練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構建凸顯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專業辦學特點以及學校優良傳統的精神文化體系。進一步強化制度規范和監督約束,加強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幫助學生塑造陽光自信、團結協作、遵規守紀的品格,不斷提升職業學校的管理水平,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從《職業教育法》的修訂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越來越清晰,發展職業教育的路徑越來越清晰。可以預期,新《職業教育法》必將更加充分地發揮出其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領域基本法的規范、引領作用,為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我們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使命感、革故鼎新的勇氣、堅韌不拔的定力,真抓實干、奮勇向前,在貫徹落實新《職業教育法》中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奮力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職業教育的高水平自立自強。
作者 | 陳子季 系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
來源 |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