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ll id="uavyo"></small>
  • <i id="uavyo"><pre id="uavyo"><samp id="uavyo"></samp></pre></i>

      首頁
      校園新聞
      電子郵件
      一站式服務大廳
      【“火大”記憶】“火大”里的成長故事——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師生風采掠影

      前言


      二十載特色發展,二十載歲月流金。今年是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20周年校慶。二十年前,學校孕育于“國家火炬計劃”,由中山市人民政府舉辦,委托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創造了“當年申報、當年獲批、當年招生”的高職奇跡。

      “火大”記憶,歷久彌新。今天,我們開啟【“火大”記憶】專欄,通過重新展示建校20年以來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文和圖,回眸辦學歷史,彰顯“火大”師生創業精神,同時展望更美好的未來,勉勵當下的我們守正創新、堅定前行。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2012年6月《中國青年報》報道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和師生成長故事的新聞稿——


      “火大”里的成長故事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師生風采掠影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2年06月29日 05 版 通訊員:李衡、鐘嘉妍

      在學生微博里,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有一個昵稱——“火大”。這既反映了學生對學院的認同,又表達了同學們希望自己的青春像火一樣燃燒的愿望。

      自2009年“點火”以來,這支矗立在國家級高新區的“職教火炬”越燃越旺。8000多名師生在接受烈火煅燒的同時,演繹著一系列成長成才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就是“火大”的學生、老師、企業家,以及“火大”自身。

      世界上許多的技術創新活動是在技術學院完成的

      “科學技術創新也并不見得要在大學進行,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技術創新活動是在技術學院完成的。”國際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這個觀點,在“火大”新能源工作室得到了較好的詮釋。

      在“火大”的新能源工作室里,墻上掛滿了專利證書,一些學生正認真聆聽指導老師講解隔離式磁耦合充電器的設計與構造。工作室面積2000平方米,由電子工程系與中山普潤斯電源設備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內容包括示范性生產線、工藝驗證生產線、教師和學生實訓室、動力電池實驗室等。工作室的負責人既是校企合作普潤斯公司的法人代表,又是學院實訓校區的顧問。企業團隊已在電動汽車充電裝備領域吸引超過1億元的風險投資。

      新能源工作室的技術力量團隊,80%以上是學院師生,還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電力電子行業資深技術專家。該團隊依托多磁路變壓器及相關技術,對電動汽車充電站和電池管理系統進行研發,不到一年,就開發出多種性價比極高的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其中包括大功率超薄式電動汽車充電站、隔離式磁耦合充電器、壁掛式電動汽車充電站、智能動力電池管理系統等系列產品。

      師生研發團隊的這些新能源產品,具有價格低、效能高、環保好的強大優勢,并率先成為全國達到該行業國家標準的產品,從根本上突破了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站征地難、投資大、效能低的瓶頸,在該產業領域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并蘊含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假如對自己培養的學生沒有信心,那就是教育的失敗

      在企業的生產線上,一位年輕的管理者正向技術人員講解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仔細聆聽對方所提出的意見。他叫石茂林,學院2011屆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2010年初到新能源工作室參加實習實訓,一年后成長為公司生產部副經理。“我最突出的進步是專業知識、技術水平、思維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他說,“實習之初我主要參與產品的結構設計,后來嘗試參加產品的加工與制造,公司還讓我參與生產部的日常管理。通過崗位輪換的磨礪,我的動手能力強了,同時還帶動了溝通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實現了能力的遷移,使我的各方面能力都實現了縱向和橫向的發展。”像石茂林這樣一畢業就到公司工作的“火大”學生就有十幾名,如2012屆應用電子專業畢業生陳嘉峰、2011屆現管系畢業生馬少冰、2011屆包印系畢業生黃維茜等,他們都在市場營銷、變壓器技術、產品包裝設計等崗位實現從實習到就業的零距離過渡。

      “我們對人才培養有自己的原則”工作室負責人說,“一是放手培養,讓學生動手去做,掌握技巧和要領,有獨自發現和總結規律的能力;二是提煉經驗,學生從實踐過程中能將客觀和理性的東西挖掘出來,并能夠指導他人。我們不是培養生產線上的工人,而是培養有組織、有管理能力的人才。我的公司堅持用自己的學生,假如自己對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信心,那就是教育的失敗。”

      據了解,到新能源工作室實習實訓的學院學生,全部都從專業對口的崗位做起,熟悉專業知識和生產技術后,定期輪換工作崗位,幫助學生全面了解企業的生產、研發、管理、銷售等“工作鏈”,培養其綜合能力和素質,激發其創新與管理的潛能,實現“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遷移能力”的同步提升。

      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愛因斯坦”,但可以培養“魯班”和“愛迪生”

      學生和青年教師在工作室參加實習實訓,都能參與公司所有產品的技術研發、結構設計、加工制造等全過程,“真刀真槍”地開展實戰性教學與實踐。“我對電動汽車充電設備這個行業越來越熟悉了”,在工作室實習的學院2009屆應用電子專業學生呂健鋒表示,“通過親身參與工作室智能動力電池管理系統、電動汽車充電系統等項目的設計與研發,接觸到新能源產業最先進的產品,同時了解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我發現自己的動手能力逐漸增強,而且面對一些技術上的難題,我也學會了獨立思考和找到解決辦法,這些經歷與課堂上的理論學習是完全不同的。”

      對高職院校的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工作室教師團隊一貫堅持自己的理念。“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愛因斯坦’,但可以培養‘魯班’和‘愛迪生’!”工作室負責人說,“我們強調人才培養定位是應用型,一定要解決好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實踐能力差、創新能力不足的難題,培養更多社會所需的有后勁、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假如培養出一批沒有用的高級人才,這個過程無疑也是一個浪費人才的過程。在技術研發過程中,學生既不斷地遇到困難,又不斷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增強了,這才是真正的鍛煉。這就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即使日后離開工作室,沒有老師指導,他們都能靠自己發展下去。”

      根據培養計劃,工作室每年要培養初級管理人員20人、輔助工程師20人,至少滿足100名超常規優秀生的持續教育和培養要求。同時,為進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競爭力,新能源工作室計劃開設本科、碩士等相關課程,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提供更強大的“硬件”,讓學習經歷和研發經歷成為學生走進大型高科技企業的“敲門磚”。這種對技術研發強調“實用性”和“適應性”的育人理念,不只是簡單地為企業輸送新鮮血液和優秀人才,更是一種有益于產業知識更新和人才持續成長的有效途徑。

      我感覺自己在技術研發方面從窘境走向了自信

      翻開新能源工作室有關對教師培養標準的任務書,“六個一”要求令人印象深刻。所謂“六個一”,就是要求每位到工作室參加實踐的教師努力做到“承接一個項目、承擔一個課題、編寫一本教材、貢獻一個專利、使用一套工具、擴展一門技術”。“我們是第一個大力提倡并踐行‘六個一’的工作室,”工作室負責人表示,“每位參與工作室科研項目和學生指導工作的青年教師在實踐過程中,要發現自身的不足和缺點,找出知識理論和技術研發的結合點,并將經驗逐一轉化到‘六個一’的任務當中,以任務倒逼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曾參與工作室第一代和第二代隔離式磁耦合充電器等產品結構設計的劉慶倫老師正在擺弄一個電動汽車智能充電器,為3名學生詳細講解它的結構設計和工作原理。這位曾經對技術研發還停留在書本知識上的劉老師,目前已作為主要參與者正著手結構設計方面的教材編寫工作。“我參與設計的第二代隔離式磁耦合充電器已實現了技術的擴展,具有更強的應用性。”他說,“通過工作室的項目研發,自己的生產經驗、技術研發、理論知識、教學工作等方面都有很大進步。我希望將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真實的案例向學生展示,讓他們更加真切地了解電動汽車充電設備行業的最新發展情況,以實例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更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和動手。”

      另一位靦腆的青年老師笑著用“窘境”來形容他到工作室之初的情景。“我剛到工作室的時候,感覺自己完全像一個學生,對電源設備的知識還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更不用說電動汽車充電設備了,”“火大”青年教師楊立宏說,“后來通過項目承接,直面研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增強了對技術研發的興趣,促使自己鉆研下去,拓展電池系統方面更多的應用技術。我感覺自己在技術研發方面從窘境走向自信,但更重要的是幫助我進一步熟悉該產業的生產工藝流程,了解各種先進技術的研發,并將這些反饋到學生的教學和實習實訓之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告知學生,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實訓和研發的狀態,大大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

      在生產一線工作必須耐得住寂寞

      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一定要強調以就業為導向,社會需要什么學校就提供什么。近幾年,“火大”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考核提高了門檻,重點考查就業質量,主要看畢業生的月薪收入、畢業生就職的崗位層次和專業對口率。

      包裝印刷系印刷技術教研室負責人正在翻閱他和畢業生合照的相冊,對一些學生的成長故事娓娓道來。“這些學生真的很刻苦、很認真,”他說,“由于在實習實訓過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礎,他們大多數的動手能力都很強,一畢業就能上崗,并在短時間內實現能力、待遇、崗位的同步提升。”根據他對印刷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統計,2011年的畢業生全部就業,對口就業率達84.6%,平均起薪為3000元/月;往屆畢業生工作2~3年后,平均收入提升到5000元/月,最高達11000元/月,他們正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成就自我價值。

      遠在東莞工作的馮君生是包裝印刷系的優秀畢業生之一。目前,他正在東莞虎門彩印有限公司擔任印刷機機長,畢業短短四年,月薪已超過11000元。回顧自己從實習到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歷程,馮君生的最大感慨就是“在生產一線工作必須耐得住寂寞”。“只有在生產一線擁有至少兩年的工作經驗后,才能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他說,“畢業之前在企業堅持完成實習實訓,現在看來對自己的幫助實在太大了,因為它讓我們第一次直觀地了解到企業需要什么,而我們能為企業提供什么。”正是因為有了那些經歷,促使他在日后的職業生涯規劃中堅定了發展方向和目標:首先扎根一線。付出總有回報,如今他依然踏實前進,用實際行動追逐著自己的夢想。

      不以事小而不為,凡事努力而為之

      “火大”2008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李育智是學院的知名人物。大一的時候他由于成績優秀,順利進入由“火大”和中山市目前產值最大的公司——緯創資通(中山)有限公司合辦的“緯創資通班”,尚未畢業就被該公司預錄為企業員工,又因工作表現突出被高薪派駐墨西哥分廠擔任失效分析工程師,年薪超過10萬美元,至今已在墨西哥工作近3個年頭。

      “剛到緯創資通公司實習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新鮮’,”李育智說,“但同時也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時倍感壓力,怕事情處理不了,過不了公司的考核,所以一有任務,我都會全力以赴,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盡量做到上司滿意為止,上司只要求80分的任務,我就努力做到90分交差。”對于自己的工作,李育智自嘲是“在公司我是打雜的”,無論大事、小事、容易的、困難的、繁瑣的、別人不愿意做的,他都盡全力去做好。“我從來都不玩電腦游戲,即使上網都是查閱新聞和資料,只要一有空余時間就看書,彌補自己的不足與缺陷。”他笑著說,“我相信只有堅持學習與實踐結合,能力才能可持續發展。”

      勤奮、好學且敬業的李育智很快得到公司的重視,也是促使他走出國門的重要原因。“在國外工作也有很多艱辛,但我覺得這已經是一種‘享受’”,李育智說,“大學生應該把握機會,充實自己、鍛煉自己、展示自己;多學習、勤思考、多動手,積累經驗,不以小事而不為,凡事努力而為之。”

      創業是辛苦的,但同時也是幸福的

      近日發布的《2011廣東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白皮書》中顯示,廣東地區自主創業學生人數連續3年遞減。然而,“火大”通過強化創業教育,引導學生科學規劃職業生涯,支持鼓勵學生自主創業,不乏創業成功的例子。

      創一番事業是學院2008屆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高樂峰從小的夢想,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找準創業目標成為他創業之初的最大困擾。結合自己所學的國際貿易知識,經過深入的市場調查后,他對服裝行業尤其是電腦繡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計劃開辦繡花廠和制衣廠。但是,他對這個行業并不十分了解,從前期工作、籌備機器,到找車間、請工人、找業務等一系列的問題,讓他摸索著前行。“家人和朋友可以幫助我解決前期籌備問題,但找客源只能靠自己。”他說,“當時,跑業務幾乎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課’,我到別人的工廠、公司談合作,總是吃閉門羹,起初心情真的很低落。但皇天不負有心人,我每接到一張訂單,即使數量很小,我都認真去做,質量得到客人的肯定,于是訂單越來越多,工廠就這樣漸漸步入正軌了。”

      三四年間,高樂峰創辦的兩家企業的年產值已超過1000萬元。“創業是辛苦的,但同時也是幸福的。”他說,“每個人都有創造一番自己事業的理想,但要創業成功,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找準創業的目標這點很重要。在創業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要想成功,不僅要學會溝通,而且要懂得實踐,只有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才能達到成功。市場很寬廣,但也很實在,創業的理想不要太浮夸,‘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對想創業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創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年前,正在學院讀大一的三名80后男孩趙海偉、張慎杰、郭梁,憑借8個月的創業成果,一度成為校園的風云人物。正是因為這成功的“第一桶金”,讓學機械出身的三個男生拒絕不了成功的“誘惑”,畢業后自己創辦了一家電腦商行。

      這三個男生的“第一桶金”源于一次老鄉聚會。一名師兄偶然說到校園電腦組裝的代理商機,當時在場的學生只有張慎杰動了心。經過一系列調查研究后,當時還是大一學生的張慎杰和趙海偉、郭梁就在“火大”正式成立偉杰電腦公司,專門處理一些校內的新機組裝、二手買賣、軟硬件故障維護的工作。擔任過系學生會外聯部部長的張慎杰,其經商的潛力也在這次創業中得到充分挖掘。

      2009年畢業前夕,雖然親朋好友曾為這三名男生介紹政府、銀行、財務公司等單位的工作,但他們都很明白,“這不是我想要的舞臺。”他們將原來的公司改名為“兄弟電腦商行”并搬遷到中山西苑電腦城,擁有了自己獨立的店鋪以及倉庫。到2011年初,他們的公司已擁有在職人員9人、兼職人員20人、三間門市鋪面、一個600平方米的倉庫以及獨立的運輸物流系統,主要經營項目已擴展到新機組裝、二手買賣、軟硬件故障維護、網絡布線、監控安裝、電腦配件批發零售等,實現月銷售額30萬的經營規模。

      “創業并不是一蹴而就,創業需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張慎杰說,“最重要的就是留意身邊的環境,看什么地方有可以挖掘的潛力,哪里有市場的需求。要心懷創業的夢想,然后確立創業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努力拼搏,不斷學習,才能在創業的舞臺上大展拳腳。”目前,三個男生還想把公司再做大、做強一些,正打算開發一種軟件盈利模式,讓軟件銷售轉型為軟件服務,通過轉變盈利方式實現公司資產翻上幾番。

      ……

      “火大”的故事仍在繼續。你可以體會到“火大人”從事科學技術研發的興奮;你可以發現他們善于質疑辨析、創新解難,并在各個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你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整個“火大”校園的蓬勃生機。“火大人”都是一群講求實效的“追夢者”,而“火大”真正是一所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的創新型學府。


      編輯:鐘嘉妍

      責編:朱俊

      總編:樊向前

      (注:本文編輯后與原文有所改動)


      2024-09-22 11:41

      欧美?国产?亚洲?日韩?在线_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_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_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清
    1. <small id="uavyo"></small>
    2. <i id="uavyo"><pre id="uavyo"><samp id="uavyo"></samp></pre></i>

        思思在线精品视频综合首页 |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 |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婷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韩日一区二区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