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三全育人格局,近日,我校健康產業學院“芮藝匠心美育工作站”“百草潤心工作站”聯合學院自我管理委員會,組織學生代表走進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開展“靛彩織學風 非遺鑄匠心”學風建設主題活動。
此次活動通過探索非遺傳承與學風建設的協同發展路徑,創新性地構建起融合課程思政、勞動教育以及文化傳承的三位一體育人路徑,致力于打造獨具中醫藥特色的實踐育人新模式,實現多維度的教育融合與創新。
在非遺技藝體驗環節,扎染這一承載著千年智慧的傳統工藝成為思政教育的生動載體。指導老師以“方寸之間見天地”為切入點,通過解析扎染“一扎一染皆學問”的工藝哲學,引導學生領悟“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治學真諦。當學生們以蠟刀為筆、熔蠟作墨,在素色織物上勾勒創意時,“錯不得、慢不得、懶不得”的工匠精神悄然浸潤心田。
艾草錘制作環節則成為傳統文化教育的生動課堂。指導老師從《本草綱目》記載的艾葉“灸百病”特性講起,帶領學生觀察艾葉羽狀裂片的絨毛狀結構,體驗其特有的清冽香氣,通過講解不同產地不同時間艾葉的揮發油含量數據,揭示古人“端午采艾”的科學智慧。
在艾葉錘制作中,學生們切身感受到“藥食同源”的中醫思維,體會到《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防病理念。這種將傳統技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力地彰顯了中醫藥文化的科學內核,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入領略傳統中醫學的魅力與價值。
在此次活動中,學生們還沉浸式體驗了其他傳統技藝的制作過程,如艾草薄荷膏等。
未來,健康產業學院將持續深化“五育并舉”育人實踐,通過中醫藥文化進班級、中藥香囊創意設計等特色活動,將“大醫精誠”的職業信仰融入日常教育。
通過這種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以勞動實踐為路徑、以價值塑造為目標的育人模式,學院正積極書寫新時代高校學風建設的生動篇章,為培養德技雙馨的健康產業人才筑牢思想根基。







撰稿:黃雁佳、曾少芮、劉麗麗
編輯:鐘嘉妍
責編:李小玉、徐恒濤
總編:樊向前
稿件來源:健康產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