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師者如光,星火成炬。在我們身邊,除了在三尺講臺和實訓車間外,還有一群堅守基層一線、默默耕耘付出的老師——在“百千萬工程”的浪潮中,他們毅然奔赴中山市各鎮街的田野鄉間,以實際行動在解難題、促發展的征程中,將論文寫在大地上,讓技術落到人民需要處,用專業和智慧助力鄉村振興,詮釋職教人的使命擔當。
這既是師者的堅守,更是育人的升華。今天,讓我們聚焦學校派駐各鎮街參與“百千萬工程”的教師群體,了解他們的故事和感悟,致敬這些奔赴基層的閃光力量!

人物名片:陳偉文,57歲,我校光電信息學院實習指導老師,機械講師、光電高級工程師,在我校工作20年,一直從事校企合作、學生實習實訓等工作。2025年5月6日到中山市翠亨新區掛職參與“百千萬工程”,目前擔任關塘村工作隊成員。
在中山市推進“百千萬工程”的火熱實踐中,我校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優勢,激活教育幫扶新動能。擁有20年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作經驗的陳偉文,正是我校派到基層一線參加“百千萬工程”的一名“老將”。
剛被派往關塘村駐村工作隊的時候,陳偉文就提前學習和查閱各種政策文件,深入了解自己在“百千萬工程”中到底需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在駐村的前兩個星期,不管酷暑還是雨天,他都堅持走訪了關塘村六個村民小組,全面深入摸排基本情況,并和村委領導班子進行了初步的交流,聚焦農村經濟發展這個主題,制定工作計劃和行動方案。

【陳偉文(右一)和翠亨新區、關塘村相關負責人在村里走訪調研】
“‘百千萬工程’服務的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暢通經濟循環的戰略舉措。對于關塘村而言,我關注的重點是如何整合現有資源,抓好規劃引領,挖掘并引進一些優質的合作項目,壯大集體經濟,努力實現強村富民。”經過深入學習,陳偉文明確了自己的工作目標和方向。
陳偉文充分發揮自己在高職院校工作、與企業打交道20多年的豐富經驗,腳踏實地做了一系列“摸底工作”——他到自然資源局和征收中心了解關塘村閑置地塊的準確信息,做好前期策劃工作;另外,他利用自己多年積累的企業人脈資源,帶領關塘村的領導干部到中山市光學協會參觀學習、拜訪光電企業,洽談合作項目……

【陳偉文(左)走訪企業,洽談與關塘村的合作項目】
經過多次走訪調研和合作洽談,目前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已計劃與關塘村合作盤活閑置廠房,還有深圳一家上市公司(易天股份)已初步達成合作意向,準備到村投資建設。另外,陳偉文又積極聯系我校多年的合作企業——廣東九州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村里空置的廠房屋頂設計光伏方案,準備投資建設兩個光伏電站,既利用了閑置資源,又為村民增加了收入。
此外,為推動關塘村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陳偉文走訪村中的貝貝農場,了解他們目前存在的技術問題和需求,并充分發揮我校的技術人才優勢,在農場成立了博士工作站,精準匹配農村科技特派員下沉到村開展技術幫扶。“例如,我們根據該農場地質和水土的特性,提取樣品并送專業機構進行化驗。”陳偉文介紹,“我們學校的博士根據化驗結果和市場調研,向農場提出可以多種植水果、辣椒等農產品的建議,產量高,價格可觀,市場銷路較廣。”

【陳偉文(左)與我校光電信息學院副院長賴偉東博士(右)在貝貝農場合影】
目前,陳偉文正積極參與關塘村“百千萬工程”中關于現代農業、小微工業等因地制宜“造血型”項目的規劃和落實,各個項目正穩步推進,成效明顯。“基層一線的工作既艱苦又復雜,因此既要細致更要耐心。”陳偉文說,“下階段,我將繼續深入學習政策文件,借鑒其他地方在‘百千萬工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發揮自己所長,在農村發展、民生改善及生態治理等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撰稿/編輯:鐘嘉妍
責編:徐恒濤
總編:樊向前
稿件來源:組織宣傳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