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櫛風沐雨二十載,風禾盡起灼韶華。建校二十年來,學校涌現了一大批優秀教職員工,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技術技能人才,他們牢記“立德、明志、精業、惟新”的校訓,奮斗在服務人民和產業發展的各個崗位。他們心懷夢想,逐光前行,愛國奉獻。
歲月流金,初心如磐。為慶祝學校建校20周年,近期,我們開啟【20年,20人】校慶宣傳專欄,通過采訪校友、教師、學生等典型人物,講述建校20年以來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真實、全面、生動地展示學校發展歷程和辦學成果,讓更多“火大”故事被分享、傳播,讓“火大”精神歷久彌新、不斷傳承。
金秋九月,師恩難忘;講臺三尺,點亮夢想。在第4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走近身邊的“好老師”,聆聽他們的職教故事和育人理念,同時向每一位敬業奉獻、默默耕耘的老師致以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人物名片:虞尚智,光電信息學院教研室主任,在校工作15年。曾獲廣東省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獲評廣東省技能競賽優秀裁判員、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優秀專家、廣東省電子信息行業協會專家,四次獲得“中山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多次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并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共20余項。
2009年,虞尚智老師來到火炬職院工作,在原信息工程系擔任教師。他還記得當時系里的計應、計網、通信三個專業的老師都擠在一個辦公室里,工作環境和條件也不太好。教師宿舍就在學校租用火炬高新區張家邊天橋附近,那時還是8人間的格局、上下鋪的床,沒熱水、沒電視,也沒有網絡。“環境是艱苦一點,但那時的工作和生活卻讓我覺得挺充實。”虞老師回憶起15年前的情景,“剛進校不久,我就報名參加全國軟考的考試,那段時間下班后,我最喜歡晚上待在辦公室學習和上網查資料,很認真地備考。我在2009年上半年考過了高級的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下半年考過了高級網絡規劃設計師,其中網絡規劃設計師的考試成績還排在全國前50名,當時我真的很高興,感覺有這樣的收獲得益于這段專注于學習的時光。”
2009年6月,虞老師剛到校工作4個月就要帶學生參加廣東省“高校杯”綜合布線技能競賽。“備賽過程中,有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就是這個競賽要使用各種工具對銅纜、光纜進行操作,女同學本身力氣更小,在這些方面比較吃虧。”他說,“但是,計網07級的賴書艷同學堅持要參加選拔和集訓,最終憑借毅力和汗水進入了競賽團隊。周曉白、黎社全、蘇欽濤組成一隊,賴書艷、黎成添、王劍組成二隊,這些學生的名字,我現在還記得。”
當時,學校在備賽過程中缺少很多設備,虞老師只能帶著學生提前收集資料并模擬訓練,同時聯系到廣州的企業借用設備進行了一天的適應性訓練。“那次競賽需要自帶設備,那時候我們跑到中山職院和中山技師學院借設備參賽,過程‘曲折’但沒有澆滅我們師生的熱情。”他回憶道,“最終我們拿到省賽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個,這是我到火炬職院第一次指導學生參賽并獲得的成績,當時同學們那種積極主動參與的精神讓我非常感動。”
虞老師說,這兩個競賽團隊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和提升了自己的技能,最后他們也是靠著自己的技能找到工作。其中,有學生后來還開辦了一家公司,也邀請他去參加了成立儀式。“對一個老師而言,看到自己的學生成長成才,這就是極大的滿足和成就。”他感慨,“所以我一直用自己的經歷和學生的故事鼓勵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環境是否優越從來都不是影響自己努力的借口,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要專注于一件事情,要有明確的目標,盡力做到精益求精,盡力做到自己當前的極致。”
十幾年前,校園網結構很簡單,原信息工程系和原經濟管理系都在同一個局域網。“還記得有一天晚上,我一個人在辦公室看資料,共享打印機上突然嘩啦啦打出一堆經管系的資料,自己頓時被嚇一跳。”虞老師笑著說,“我當時就查了一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找到了解決辦法,里面涉及我們專業的一些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后來,我也把這個故事作為案例融入教學中,學生聽了也覺得很有趣。所以,我也喜歡習慣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結合專業知識講給學生聽,這樣他們會更直觀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一些知識點。”
虞老師記得,大概在2010年,包信樓201、304辦公室要進行線路改造,當時他所教的專業開設了綜合布線的課程。“剛好領導問我和李逵老師能不能帶著學生自己完成布線工作,我和李逵老師合計了一下覺得沒問題,就答應下來了。”他說,“其實也有老師擔心我們這樣帶著學生來做,進度會不會很慢,工期時間長會影響辦公。我們就召集了感興趣的十來個學生,女生也有3、4個,提前兩天準備好材料就進場,手把手地帶著學生干活。”
有兩個晚上都要工作到晚上10點左右,有時甚至太晚了辦公室會斷電開不了燈,他和李逵老師就用借來的強光燈照著繼續干活,最后僅用了2天就完成所有的布線施工并完成了所有的整理工作。“完工后,我們師生聚餐,學生那種朝氣迸發的精神、師生間親密無間的感覺,讓我和李逵老師歷久彌新。”他笑著說,“現在看來,當時我們讓學生參與到日常遇到的技術工作里,其實也是對所學專業知識的一種實踐和鍛煉。我現在已經習慣了收集一些在生活和工作中發現的與專業課程知識有關的技術性問題,然后與同學們一起交流探討,這樣反而能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和熱情。”2012年,他作為指導老師帶領學生參加第七屆東軟杯高校網絡攻防大賽,計網2011級三名學生歐陽健生、周錦華、鄧振英、陳旭彬分別組建2個隊伍和本科學生同場競技。“前期備賽時,我們連專業的軟件和體系化的學習都沒有。”他說,“于是,我就和學生一起上網查資料、找工具、做測試,因為不能上網測試別人的電腦,我們就用自己的電腦互相測試。最后歐陽健生、周錦華這個組拿到了第2名,我和文戈老師商量把5000元獎金全部發給參賽學生。另外,學生在競賽現場就收到企業的招聘意向,大三畢業的時候還順利入職了。”
“作為教師,我們不應該只守著三尺講臺。”虞老師認為,“我們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的潛能,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學習技能的機會,不斷去拓展學生發揮技能的空間,讓新時代的大學生在職業教育的平臺上能追求卓越,不斷獲得一項項技能,應對一個個挑戰。”
寄語學生:在學校持續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莘莘學子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在學校這個高起點平臺上共同成長,實現個人的價值與夢想。希望同學們要保持進取心、勇于實踐、追求卓越、心懷感恩,愿所有火炬學子通過知識和技術成就自己的夢想!
祝福學校:時光如水,歲月如歌。火炬職院20年的發展和成就,靠的是火炬人堅定信念、真抓實干、創新發展,能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共同成長,我倍感榮幸。建校20周年是一個里程碑,也是一個新的起點,衷心祝愿學校帶著過去的榮耀與經驗,滿懷希望地邁向更加輝煌的未來,成為職教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標桿院校。
撰稿|編輯:鐘嘉妍
責編:朱 俊
總編:樊向前
稿件來源:組織宣傳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