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適應園區發展新常態積極謀劃高職教育新思路
為優秀通過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驗收而奮斗
(2015年3月31日)
——在學院第二屆教職工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工作報告
院長 王春旭
各位代表:
我代表學院,向大會報告學院工作,請予審議。
一、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是學院建院十周年,是全面完成國家骨干院校建設任務的沖刺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區黨工委管委會以及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全院教職工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化內涵建設,推進創新發展,完成了年初的既定目標。
過去一年,困難和挑戰比預想的大。我們迎難而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穩步推進,骨干院校建設取得新進展
1. 加強管理 明細責任。修訂完善了《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骨干建設項目管理辦法》;成立了驗收材料起草、數據、資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第三方評價等五個工作小組,細化了五個工作小組的工作范圍、工作任務和時間期限;全面清理了自2012年骨干校建設工作啟動以來的軟件建設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收集并統計各建設項目的硬件建設項目的配套資金情況;落實配套資金,并分配到各建設項目中。
2. 專家指導 擴大交流。邀請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樹超、廣東交通職院院長張俊平等多位專家來院指導骨干建設工作。聘請校外專家進行項目的中期檢查、部分三級建設目錄和部分課程建設成果的驗收工作,逐步完成了相關驗收佐證材料的收集工作。組織學院有關處室和相關負責人赴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等兄弟院校交流學習;制作了反映學院校企合作機制改革的視頻《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混合所有制》,并在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會議上進行交流展播;引進ISO29990質量管理體系,并在相關系部進行推廣。
(二)不斷強化,教學改革工作有新進展
1. 專業建設得到落實。對學院已設置的35個高職專業進行了整合,最終確定28個招生專業;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和光電子技術兩個專業通過廣東省和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的驗收,獲得良好評價,并獲得中央財政獎補專項資金190萬元;包裝技術與設計專業等4個專業被確定為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印刷技術專業成為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建設專業。包裝技術與設計等3個專業獲得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立項。
2. 課程建設取得成效。積極在院內開展精品資源共享課與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建設工作。《絲網印刷工藝》、《開關電源技術》等5門課程立項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組織專家組對2012年立項建設的30門網絡課程建設工作進行驗收,最終確定22門課程通過驗收;邀請校外專家進行微課、慕課制作知識與制作能力的培訓,并在全院教師中進行了首屆微課教學競賽。
3. 教學研究實現突破。2014年,學院推薦5個項目參加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最終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實現了學院建院以來省級教學成果獎和國家教學成果獎“零”的突破。
(三)人才強校,師資隊伍建設取得新成績
1. 人才結構有所優化。2014年,新增副教授13人,高級工程師6人。陳海生、柳瀅春兩位教師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趙斌、谷雪賢兩位教師獲高等學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項目”第八批省級培養對象;馬莉、丁昭巧、鄭新、李新芳、付文亭、高艷飛、王瓊、柳瀅春、趙素芬九位教師獲校級培養對象;包裝印刷系教師鄭新被授予“2014年全省輕工行業年度人物”榮譽稱號;生物醫藥系柳瀅春老師被授予“中山市優秀專家·拔尖人才”稱號。學院不斷加強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了兼職教師資料庫,人數達到400多人。
2. 師資培訓力度加大。全年共選派 10 名教師參加國家和省骨干教師培訓;安排 17 名教師下企業鍛煉;推薦8位教師到各高校進行為期一年的學術深造;組織40多名中層管理干部和20多名教研室主任接受香港職業訓練局的培訓;選派1名教師赴德國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專業技術培訓;組織2批骨干教師赴臺灣進行交流和參加培訓;組織 12 名教師參加國內各類各層次的學術及研討會議。
3. 人事管理逐步完善。修訂并發布了各部門工作職責以及《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教職工管理辦法》等19個規章制度;通過部門民主推薦,任命了21名教研室主任,為職能部門配備了23名科長管理崗位;學院全面推行教職工崗位管理和全員聘任制,完成了450個崗位的崗位設置工作,促進了內部管理程序化和規范化。
(四)協同創新,校企合作機制有新發展
1. 成立新一屆董事會。召開了新一屆董事會工作會議,調整了董事會成員,成立了董事會秘書處;制訂《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董事會章程》,明確了董事會職能與職責,確保了學院“政行企校”辦學體制,拓展了校企合作的“中山火炬模式”。
2. 協同創新取得突破。“職業教育體制改革探索”申報廣東省教育體制綜合改革專項資金推廣項目,獲得專項資金30萬元;“包裝人才職業教育協同育人基地”成為首批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建設資金980萬元;“協同機制創新改革研究方案”經省教育廳和財政廳專家組評審,在全省146所本科和高職院校的評審中獲得“良好”等級。
3. 基地建設得到加強。“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技能鑒定所”獲得廣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批準設立,首期鑒定職業(工種)共6個。國際貿易與現代服務和精細化工與生物制藥兩個實訓基地立項為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省級實訓基地。學院實訓校區新增3家合作企業;校外實訓基地總數已達196個,實習實訓崗位專業覆蓋率達到100%。
(五)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取得新成績
1. 德育教育形式有拓展。開展“感恩·成長”畢業生主題教育活動;開展“逐夢春天,美在心靈”學雷鋒志愿活動;主辦“逐夢春天,美在心靈”為主題的大型學雷鋒服務集市活動,近20個社團組織,200多名學生參與到為市民服務活動中,服務群眾千余人;開辟“綠色通道”,確保44名困難新生順利入學;開展主題為“發現愛,感受愛,傳遞愛”的第八屆心理健康活動月;學院獲得廣東省“征兵工作優秀單位”;《靜心園》報刊在廣東省首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刊物評比活動中獲得三等獎;獲得中山火炬開發區第二屆青年辯論賽季軍。
2. 學生素質拓展有創新。開展國學經典知識學習、競賽活動,打造文化建設品牌;開展“砥礪青春志·騰飛中國夢”主題辯論賽;開展“鑄就班級風采,逐夢你我同行”班級風采建設大賽;舉辦第八屆社團活動月,豐富學生業余生活;召開第七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培養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共有9名學生獲國家獎學金,235名獲國家勵志獎學金,1000名學生獲國家助學金,1088名學生獲學院獎學金,291名學生獲得2014屆“優秀畢業生”稱號。
3. 技能競賽有佳績。2014年,學院師生技能競賽共獲國家級獎項24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1項,省級獎項42項,市級獎項13項。組織學生參加國家和廣東省兩級技能競賽10余項,50人次學生獲得30個獎項。
(六)增強計劃性,招生就業取得新成績
1. 圓滿完成招生計劃。2014年招生計劃為2400人,實際錄取2129人,計劃完成率88.7%。其中廣東省招生計劃2053人,實際錄取2061人;省外招生計劃347人(含協作計劃297),實際錄取68人。2014年新生錄取分數高于全省三A錄取線;第一志愿報考數超500人;新生報到率高于85%。其中中、高職對口自主招生計劃招生400人,報考人數1884人,實際錄取443人。
2. 就業工作獲優秀。編印《畢業生信息和專業介紹》、《畢業生就業指導手冊》等資料;舉辦6場就業創業指導培訓講座;開展企業校園宣講會24次,向用人單位推薦各專業學生近1800人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市各類大型招聘會,累計為畢業生提供對口企業233家,崗位709個,崗位人數達6055人次。2014屆畢業生共2816人,初次就業率達96.09%,另有34人升讀本科,6人到臺灣知名科技大學攻讀學士學位。學院就業工作被廣東省教育廳評為“優秀”等次。
3. 創業教育有成效。指導社團開展了第五屆簡歷制作及面試模擬大賽、創業營銷大賽等競賽,舉辦了首屆校園創業夢文化節活動。接受學生創業咨詢104人次。創業園有三家項目領取了工商營業執照,一家孵化成功,成立了文化傳媒公司。
(七)融入園區,社會服務能力有提升
1. 多種形式融入社區。學院建立“孫中山文化普及教育基地”,設立修身大講堂,成立開發區修身學院,建立“張家邊社區學院”等六大社區學院;組織開發區修身學院進社區、企業送教課程29期,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包括英語口語、職場禮儀、法律知識等在內的30多門菜單式學習課程,總學時超過330課時。
2. 繼續教育成績斐然。2014年,學院成人高考、網絡教育、研究生教育和自考專升本發展迅速,招生1700余人,使學院成人學歷教育規模達到6300余人;新開發了“省級師資培訓”、“國培師資培訓”、“殘疾人技能培訓”、“政府機構內訓”、“青年社區學院”、“開發區修身學院”等培訓項目,提供近100種培訓課程;2014年度學院共舉辦各類培訓166班次,培訓學員17263人次。學院被廣東省成人教育協會評為“廣東省成人教育先進集體”。
3. 科技研究有新進步。2014年學院申報項目161項,同比增長75%,共有70個項目立項,同比增長55.6%,其中省級立項11項;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61項,授權專利7項,同比增長455%和75%;新增8項橫向課題;學院先后邀請著名高校、職業院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教授來院講學交流8場,學術氛圍進一步增強。
(八)改革創新,學院整體工作呈現新局面
1. 成功舉辦校慶活動。校慶領導小組及各個工作組積極籌劃,成立了學院校友會和8個系校友分會,省、市領導及30多個兄弟院校領導、5000多名校友參加了簡樸而隆重的校慶慶典活動,獲得出席領導和嘉賓廣泛好評,展示了火炬職院良好的精神風貌,激發了師生團結愛校的熱情。
2. 教學中心地位有保障。2014年,學院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后勤工作先進集體”;學院完成北校區協同創新大樓建設并交付使用;完成生物醫藥系、第三教學樓、第二實訓校區、包裝印刷系、光電工程系等教學單位的實訓基地及辦公室場所的裝修改造任務;全年完成基建工程項目合計15項。圖書資料建設得到加強;多媒體教學設備有保障;新增招生網站等5個服務器;完成協作創新大樓互聯光纖建設。資金統籌和財務管理工作有力,為學院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按照要求完成了對新舊《高校會計制度》的調整對接工作和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入賬工作。強化了內部監督審計,審計部門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共審查各類經濟合同323份。
3. 對外交流范圍擴大。學院與臺灣龍華科技大學、香港職業訓練局等境外院校和培訓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并就師資培訓、學生交流互訪、學分互認、實習與研修、課程開發、科研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合作交流,出臺了一系列課程互認、學分轉換等文件,我院學生已開始赴臺灣交流。
4. 依法治校初見端倪。根據教育部和省教廳的要求,學院辦在教代會通過《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章程》(草案)的基礎上,按要求再次進行了逐條規范化地修改,現已成功獲全省高校章程建設第二批通過單位。與此同時,有關教學、實習實訓、質量監控、審計等方面的制度開始走向完善。教代會作用開始得到發揮;領導集體決策的制度和形式開始建立并在逐步完善中完善;事業編制和非事業編制人員績效工資改革和系部二次分配方案在逐步完善和實施中。校園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干部值班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各位代表!
回顧過去的工作,學院的發展和取得的成績凝聚了學院全體教職員工的辛勞與汗水。在此,我謹代表學院行政班子向全院教職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優秀通過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驗收,適應園區發展新常態,我們的責任還很重,困難還較多。在辦學體制機制、專業和課程建設、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對于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我們必須以創新的思維、發展的眼光和實事求是的態度,依靠全體教職工的智慧、信心、勇氣和努力,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和解決,提前全方位謀劃,努力推動學院各項工作有序進行,不斷發展。
二、2015年工作任務
根據學院2015年黨政工作要點的精神,2015年是學院全面完成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任務的驗收年,是落實省“創新強校工程”的關鍵年,是完成學院五年規劃編制的規劃年,是完善制度、規范管理的制度建設年。學院教學、科研和行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省教育工委、教育廳職教精神、地方經濟發展戰略以及學院2015年黨政工作要點為指導,全面建成國家骨干高職院校,深化改革,強化管理,以真抓實干、求真務實的作風,進一步夯實辦學基礎,增強辦學實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院全面、協調、穩定、可持續發展。
主要目標任務是:優秀通過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驗收;以學院章程為綱,系統地完成主要制度的建設目標;制定“2016—2020”五年發展規劃;“創新強校”工程項目有實質進展;“三風“整治有明顯效果;與本科對接、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完成“實訓校區”校園化改造工程。
(一)全力以赴,以優秀通過驗收為目標要求指導國家骨干院校建設和迎檢工作
1. 充實創建工作隊伍。調整充實學院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進一步明確人員分工及工作任務。全院領導及教職工必須以主人翁的態度,以高昂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創建工作當中。(營造氛圍)
2. 查找并解決問題。對照創建工作方案和任務書,查漏補缺;及時解決建設工作中存在的資金問題、進度問題、數據問題、部門分工協調配合等問題,發揚團結協作、連續作戰的工作作風,保證優質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制定骨干高職院校建設目標考核與獎懲辦法。各項目負責人針對各自承擔的建設項目和驗收材料,必須認真履行職責。
3. 做好驗收和總結工作。制訂《骨干高職院校項目建設總結驗收工作時間表》,將驗收準備階段的各項工作任務全部落實到人。組織院內外專家對建設項目進行驗收和指導。及時與上級部門溝通、匯報骨干校的進展情況,加大在主流媒體的宣傳力度,積極籌備舉辦建設成果展。創建和總結階段免不了要加班加點,工作十分辛苦,但是我們必須拿出打硬仗的決心和勇氣,展示中炬職院人的能力和水平,精心準備驗收材料。各組負責人,包括創建領導小組成員及創建辦公室主任、常務副主任、副主任和成員根據分工必須做到點對點跟進。為了大局全局和每位教職工的生存發展,我們必須拿出奉獻精神來。
(二)重點推進,有序開展“創新強校工程”建設項目
1. 加強“創新強校工程”的頂層設計。學院要成立“創新強校工程”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項目建設專家組,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頂層設計部門分工、資金籌措、建設項目,落實任務到個人,考核責任到人。
2. 推進協同育人平臺建設。結合骨干院校建設項目,充實骨干院校內涵,與骨干院校建設目標一致地開展《區域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等12個項目的協同機制創新的改革研究與實踐;進行包裝人才職業教育協同育人基地等3個協同育人平臺以及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及高端服務業等兩個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包裝技術與設計專業、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開展高職本科協同育人試點;與本科高校合作,裝備制造系、包裝印刷系建立碩士生聯合培養基地;完成中榮包裝學院、金源機電學院和中興通訊學院的框架構建和配套機制建設。
3. 推進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生產性實訓校區”A、B、C棟的校園化改造以及實訓校區的校園文化建設;爭取區管委會支持,對包信樓、光機電大樓進行改造或重建立項;加大“智慧校園”的建設力度,逐步完善構建各項軟、硬件基礎設施,整合學院應用系統資源,建設數據共享中心和統一門戶網站;與中興通訊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校園公共信息平臺。
(三)人才強校,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和水平
1. 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吃透省市人才政策,充分利用廣東省和中山市高層次技能人才的政策,做好頂層設計,完整、科學、合理設計學院人才結構布局,用足用好人事政策,在有計劃地扎實推進非事業編制人員轉編工作的同時,加強高層次適用人才的引進;采取項目聘請、工作聘請、合同聘請等形式,建設大師工作室或技術研發合作服務團隊。積極爭取首個國家級產學研研究院掛牌我院和相關團隊的構建,積極服務開發區產業。為學院下一步發展創造有力條件和奠定堅實的基礎。
2. 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繼續采取鼓勵政策,積極引導青年教師參與“高等學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項目”、“廣東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等省、市“強師工程”計劃的申報,分別打造一批院級和省級培養對象。
3. 培育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培育和發揮專業帶頭人的積極作用。積極探索出臺鼓勵制度,引導教師積極申報“廣東省教學名師”、“廣東省技術能手”、“國家技術能手”、“廣東省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專業帶頭人提升計劃”和“廣東省高職教育優秀教學團隊建設計劃”,分別打造一批院級和省級培養對象。采用多種方式積極宣傳優秀教師,除了讓他們在院內有名外,還要讓他們在社會上知名,讓社會知道中山火炬職院有人才、有名師、有強手。
4. 建設專兼結合“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加大力度實施教師下企業鍛煉的“深海探珠工程”,提升專任教師專業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借助火炬開發區《兼職教師津貼制度》,實施“兼職教師結構優化和培養計劃”,擴大行業企業高技術人才作為學院兼職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有潛力和教學水平高的專兼結合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
(四)提高質量,扎實做好教學內涵建設工作
1. 專業建設。根據園區企業的需求,深入企業調研,啟動專業調整的工作。以就業為導向,引領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就業為導向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對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式、考核方式進行深刻地反思,先進行試點改革,逐步推行。進行院級重點專業建設和專業教學標準的研制工作;選取部分有特色和產業需求量比較大的專業進行職業教育等級證書研制;在印刷技術、模具設計及制造專業中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完成包裝項目工程師職業培訓包和光學零件加工職業培訓包建設任務。
2. 課程建設。在學院已建設完成的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中,選取一部分教學效果優秀、教學改革顯著、教學資源豐富的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進行精品資源課程建設。課程建設和課程設計要科學、要適應高職教育和園區大學的特點和要求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授課形式要靈活,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和考核形式。公共課和思政課,要在符合教育部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對授課內容和形式、考核內容和形式,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更有重點、更有靈活性的授課和考核方式。
3. 實訓基地建設。按照廣東省省級實訓基地的建設標準,建設4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力爭在實訓標準、實訓內容、實訓教材、實訓管理等方面取得成效與創新。
4. 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培育。遴選立項若干個教研教改革項目;對重點教研教改進行重點培育。繼續落實院內課題申報、立項和驗收評審。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教改。教研教改的方向和重心要緊緊圍繞園區大學特色和符合上述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要求和原則進行,對優秀成果在院內要頒證并獎勵。
(五)育人為本,創新學生工作
1. 創新學生管理與服務模式。認真抓好新生入學教育、專業能力培養、先進評比表彰、規章制度教育等環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培養學生積極、陽光、樂觀、向上的人生觀。根據不同特點和具體實際,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構建“生源、教育、服務”一體化的學生工作格局。繼續改善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活動條件。做好學生保險和救助工作,通過“獎、貸、補、助、減、捐”多種渠道開展助學工作,努力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2. 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增強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關心和探索構建輔導員隊伍的晉升通道,保證輔導員隊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積極推進輔導員工作量化考評,加強輔導員業務技能培養,提高學院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原分解表只強調了輔導員的業務能力和考核,沒有提到有利輔導員成長與建設的保障體系建立)。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堅持開展有針對性的咨詢輔導工作和心理健康專題活動,加強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3. 加強“三風”建設。扎實做好“教風、學風、考風”建設工作,以整肅考風為切入點,促進教風、學風。加強對優秀教師的宣傳,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引導教師潛心做好教育工作,以高尚的人格和高超技藝感染和教育學生。教師既要教書,也要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書記、輔導員、班主任、學工處、思政教師的責任,也是全體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引導學生樹立“努力學習、求真務實、誠實守信”的良好學風和考風,營造“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育人環境。加強考試管理,落實考試管理細節,推進考試制度改革。健全督導與質量監控制度,發揮教學督導與質量監控的診斷作用、評價作用、指導和督促作用。
4. 加強學生素質素養教育。創造性地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活動。精心組織一系列精品活動,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推廣素質教育特色活動,充分發揮共青團紐帶作用和學生團體在豐富校園文化活動中的作用。支持和激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繼續開展好校園藝術節、宿舍文化節、國學知識競賽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鼓勵學生勤工儉學,把勤工儉學作為學生實習實訓的一環,加強信息交流、提供服務與管理。
(六)加強統籌,繼續做好招生就業工作
1. 做好招生工作。科學制定招生計劃,從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入手,進一步優化專業布局。加強優質生源基地建設。合理制定招生策略和宣傳方案,做好考生咨詢服務、錄取工作,實施招生“陽光工程”,穩定辦學規模。完善單獨招生辦法,加大宣傳力度確保滿額錄取,加大對口單獨招生工作力度,適當放寬范圍,努力完成年度招生計劃。
2. 強化就業工作。加強學生職業規劃指導和畢業生就業指導,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轉變就業理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升就業能力。宣傳、鼓勵學生留在開發區就業,穩定和提高與火炬開發區企業的就業合作關系。開展就業市場開拓和調研工作,逐步健全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切實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畢業生跟蹤調查體系建設,切實加強和改進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力保實現初次就業率96%以上。力爭進入國家級就業工作50強。
3. 加強創業教育培訓。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模式,通過普及培訓、骨干培訓和孵化指導三種方式分層次開展。普及培訓以“第一課堂”為主導,聘請專業教師開設創業課程,以“第二課堂”為輔助,廣泛開展創業計劃競賽、創業講座、企業家論壇、創業者沙龍和企業參訪等活動,骨干培訓以KAB創業培訓模式為載體。孵化指導實業指導和經驗傳授,通過整合企業、工商部門、專業教師等資源,建立創業導師庫,對從骨干教育培訓中挖掘出的具有相對成熟創業意向的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
(七)加大力度,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1. 做好對外交流工作。繼續加強與港澳臺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的合作。繼續選派學院教師和學生到臺灣培訓、學習和交流。繼續做好與國(境)內外友好高校、科研教育機構以及企業的聯系,探索制定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培養標準、職業資格認證體系。與境內外世界500強企業,探索建設高水平的實習、實訓基地及培訓基地。繼續探索與國(境)外職業院校合作交流。
2. 提高繼續教育辦學規模和質量。開拓辦學市場,擴大成教辦學覆蓋域和合作形式,做好網絡教學、專升本、在職研究生等工作,進一步提高學院成人教育辦學規模和教育質量。加強培訓團隊建設,探索“學徒制”的成人教育形式,繼續開展送教上門,擴大修身學院進社區教育、進企業教育的覆蓋面和深度,進一步彰顯作為一所大學對園區提供的社會服務。
3. 加強科研和技術服務工作。發揮重點專業及相關專業群的技術優勢,成立技術服務團隊,與行業企業合作開展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整合院內外科研資源,加強技術服務中心的基礎建設工作,積極與企業聯合申報科研項目,參與企業的技術與管理攻關。做好校內科技創新團隊、研究中心、研究機構建設工作,力爭在協同創新上有新的突破。重點做好國家級項目和省級重大項目申報工作,組織博士、教授集中申報國家級和省級等高層次項目。力爭橫向課題有顯著增加。
(八)建章立制,提高依法治校治理能力
1. 加強法治建設。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章程》頒布實施為契機,全面推進教育法治化進程,通過廢、立、改、并等方式,系統全面建立健學院主要規章制度,嚴格依法依規辦事,強化依法依規辦事的監察工作,構建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大學制度。初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加強和完善集體決策機制建設;考核要制度化,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機關和職能部門工作作風的轉變。
2. 加強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工作。加強預算管理、優化支出結構。加強內部控制,嚴肅財經紀律。完善招投標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的監督與管理。拓寬資金籌措渠道,保障學院資金需求。做好工程項目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工作。
3. 加強圖書、檔案、信息工作。加快文獻資源、檔案數字化建設步伐,提高文獻情報和信息技術服務于教學的水平。完善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案,在頂崗實習管理、校企合作信息管理、網上課堂等方面發揮作用。
4. 加強后勤管理工作。加快實訓校區改造項目,完善校園公共設施。加強師生工作和生活設施的維修維護和管理,保障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秩序和良好的校園環境。繼續加強對食堂、超市、醫務所等內營場所的管理,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和學生飯堂的價格穩定。將后勤保障、師生需求、人性化服務與管理有效地結合起來,構建更加高效、優質的后勤保障體系。
5. 改革和完善內部管理體制。加強機關作風效能建設,完善績效考核辦法,為2016年實行二級管理、二級分配,切實做好研究,科學策劃,構建制度體系。推進院務公開,加強民主建設。加強科研、教學和行政管理者廉潔從業的教育和監督。進一步探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積極爭取政策,通過創收提成,增加教職員工的收入;提高績效工資的激勵性。
(九)文化引領,構建和諧校園
1. 加強校園文化內涵建設。進一步凝練校園文化和校園精神。對校園視覺識別系統進行統一設計規劃,優化學院文化育人的環境建設,打造學院的校園文化品牌。扎實開展文明單位建設工作,積極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努力塑造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不斷豐富創新校園文化的內容、形式與載體,教育和引導廣大教職工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和弘揚校園精神。
2. 做好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以建設平安校園為目標,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應急機制,及時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和不安全穩定因素。加強學院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凈化校園周邊環境。進一步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強化正面宣傳與輿論引導,健全教育熱點輿情快速反應機制。建立健全覆蓋全院的監控系統,不斷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防范體系。
(十)前瞻務實,科學編制學院五年發展規劃
1. 加強學院發展戰略的研究。今年學院將在總結骨干院校建設成果、“火炬模式”、園區發展新常態要求和理論研究成果基礎上完成五年發展規劃工作。因此要認真做好辦學十年的經驗總結,深入調研,集思廣益,解放思想,進一步明確學校的發展目標和辦學思路,創新園區大學發展的方略,進行學院未來五年戰略發展研究,增強辦學的前瞻性、戰略性、科學性,構建學院發展新常態。學院成立了課題小組,已經開始對學院發展進行系統研究總結。
2. 完成規劃編制工作。學院還要組建規劃編制工作小組,負責制訂學院五年發展總規劃、專業建設與發展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校園發展規劃等子規劃。因此,各系部和教學、科研、行政職能部門要切實重視這項工作,提出本系部、本部門的五年發展規劃。經過論證,共同描繪學院發展的新藍圖、新愿景,以此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和目標指向,譜寫學院發展的新篇章。
各位代表,2015年學院的工作十分艱巨,是學院發展的歷史轉折點,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學院發展建設的重任責無旁貸的落在我們肩上,任務極其光榮,前景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進一步聚精會神抓建設,進一步改革創新謀發展,進一步真抓實干上臺階,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做出更加扎實的工作業績,為優秀通過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的驗收而努力奮斗!